二战都结束了80年,日本似乎还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帝国梦”里无法自拔,但现实很快就给了它一记响亮的“耳光”。
【岩屋毅和王毅会面】
近期,日本外相岩屋毅与王毅在东盟系列外长会期间举行了双边会晤。在会面中,岩屋毅表示,日方在台湾问题上立场不变,反对“台独”,支持一个中国政策。
此外,他还表示,今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日方将认真对待历史,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日方愿与中方进一步加强,推动双方各领域合作深化。
日外相的此番表态,是在中日军机两度交手的背景下做出的。事情要从7月9日和10日说起。
根据日本防卫省发布的消息,7月9日,中国空军一架飞豹战斗轰炸机在东海上空拦截并驱离了一架日本航空自卫队YS-11EB电子侦察机。日方称双方当时距离仅30至60米,空中较量持续约15分钟,最终日机主动撤离。
紧接着10日当天,中国空军飞豹再次对日本同款电子侦察机实施了拦截。这一次,双方空中“交锋”持续了10分钟,距离依旧非常近。
这两次“空中交锋”,在军事上算得上是高烈度的近距离对峙。在日本的说法中,中国军机是“异常接近”,日本自己则是“受害者”,但考虑到日本此前的所作所为,不难推测此次中日军机交手,是日本挑衅在前。
毕竟如果不是日方军机越界、擅闯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怎么可能引发这样高强度的反应?再联想到日本空自侦察机所执行的是电子侦察任务,其主要职责就是搜集信息、刺探中方军事动向,这种行为俨然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中日军机在东海上空激烈交锋】
面对找上门的挑衅,中方自然是不会惯着的。此次中国空军派出的歼轰-7A“飞豹”战斗轰炸机,是中国空军长期在东南沿海部署的主力机型,不仅具有优秀的低空高速性能,更具备强大的对海对地打击能力和电子战能力,尤其擅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近距离、高张力的空中对峙,显然不是一场普通的驱离行动,而是一场“无声但激烈”的较量。
事实上,日本这种挑衅行为不是第一次了。
这些年,日本一直试图“两头下注”,一边在美国身后摇旗呐喊,围绕东海钓鱼岛、台湾海峡等问题频频发难,试图依美日安保条约的庇护在地区制造摩擦;一边又不时释放“改善中日关系”的信号,希望借助中国市场稳定国内经济。
尤其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治人物的言行愈发激进,甚至还公然喊出了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口号,而现任内阁中也有不少人频繁与台湾地区互动,为“台独”势力摇旗呐喊。
这一次日本侦察机的挑衅,就是其试图“踩红线、试反应”的又一动作。
【日本高层官员公然窜台】
不过日本高估了自己的分量,也低估了中国的反应。这两次空中交锋的结果很明确:日侦察机最后都是灰溜溜地撤出了东海空域。中方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东海不是你撒野的地方。同时,也让日本政界真正看清了中国的态度:不要低估中国捍卫主权和安全的决心,也不要幻想中国会在主权问题上妥协。
舆论施压没有用,硬碰硬又打不过中方,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日方再不情愿,也只能对中国“服软”。我们来看下岩屋毅的表态,其中“认真对待历史”“期待与中方加强往来”存在感极强,可以理解为是日方为平息事态,缓解中日关系的一种示好举动。
其实,中方对日本的态度,一向是“以邻为伴”,而非“以邻为敌”。中方希望中日之间和平共处、互利共赢,这是中国一贯的对外政策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方会一再容忍日方在涉台、涉海、涉历史问题上的“搅局”和挑衅。
日外相岩屋毅这次当着王毅的面做出承诺,的确是一种“外交降温”的姿态。但中方也非常清楚: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日本是否真的愿意约束军方,不再派侦察机逼近中国防空识别区?是否会真正落实一个中国政策,不再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这一切都需要观察。
如果日本能就此收敛,回归对话合作的正轨,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其“口头讲合作、行动搞挑衅”,那下一次的军机交锋,或许就不会只是30米的距离这么简单了。
现在,球在日本这边。究竟是兑现承诺、修复关系,还是继续搞小动作、自毁前程?我们拭目以待。
上海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